淮河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洪水灾害

2016年06月30日 19:01 新浪天气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四月初至八月,淮河流域淫雨不止,七、八月间又发生多次强大的暴雨,洪涝灾害异常严重。据文献资料记载,流域内各支流、干流等地区120多个州县受灾。尤以淮北平原地区灾情最为严重,“平地水深丈余”,“舟行树梢,人栖于木,”“大水进城关市几没。”由于淮河大水,又受黄水顶托,排泄不畅,“高堰决高良涧、周家桥等二十二口,高宝诸堤决口无算”。

  据《明实录》记载:“自五月以来大雨倾注,河流漫溢”、“黄淮两河先后决口,黄河决于山东单县黄固口,淮河决于洪泽湖东岸高家埝之高良润、团家桥等二十二口”。汝阳“雨若悬盆,鱼游城关”。新蔡“平地水深数丈,……凡人物房屋冲陷殆尽,无麦无秋禾”。上蔡“春夏淫雨,入秋更甚”。固始“雷雨大作,水漫山腰,人畜随水而下”。阜阳“八月八日水自西北来,奔腾澎湃,顷刻百余里陆地丈许,舟行树梢”。鹿邑“夏五月连雨至九月,麦禾具不登”。凤阳“淮河涨,平地引舟,大水进城”。盱眙“水漫泗州”。宿州“州境半为泽国”。荷泽“五月大雨至八月禾尽没”。曹县“大雨,自四月至八月不止”。曹州府“五月大雨决单县黄固口”。邳州“五月大雨,邳城陷水中。六月,邳州、宿迁溺死人无算”。丰县“夏霖雨三月,人食木皮,次年春,瘟疫大作”。高邮“高宝诸堤决口无算,明年尽塞”。宝应“淮水决高堰,……没田庐人畜,死人无算”。

  在全淮河流域大雨,淮河、黄河决口的情况下,从“徐州至扬州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这是淮河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水灾。

  二、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年),沂沭泗水系发生大洪水。

  1730年沂沭泗水系6~7月长期淫雨,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莒州志》记载:“夏五月初旬阴雨连绵四十余日。六月十九日大雨如注七昼夜,无一时止息,二十四日洪水横流,东至屋楼,西至浮来,接连四十余里,平地深渊。二十五日冲毁城垣,城门北关只存房屋七间,淹死五六千人。……乡区村庄坟墓骸骨随波而起,沙压良田,沧桑尽变,人畜漂没,不可胜言。”《沂水县志》记载:“六月十九日大风雨,沂水溢,淹田禾庐无算”。“沂沭两河大决于沂水、莒州、临沂、郯城、大溜直注邳(县)、宿迁、苏北一带尽成泽国”。《滕县志》:“大水,米贵如珠,藻满市,人相食”。《定陶县志》:“夏雨连绵,至七月雨如倾盆,遍地皆水,墙垣多坏。(雍正)九年春,民多逃亡”。《山东省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记述:“是年六月十九日暴雨,自江苏赣榆县,经山东省日照、莒县、沂水、临朐,东南西北走向,暴雨中心在沂沭河上游沂蒙山区,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灾情重,群众传说至今,在沂河、沭河、弥河、淄河等河道均调查到这次洪水。

  据调查估算,这次洪水,沂河在沂水许农湖乡赵家楼洪峰流量为17500立方米每秒,临沂市西朱旺洪峰流量为30000立方米每秒。沭河至临沭县大官庄洪峰流量为15300立方米每秒。是近50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三、1921年洪水。

  1921年淮河流域由于连续两个月以上的长期降水,形成了全流域的大洪水。该年7月份至9月底,淮河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大流量行洪状态,全流域上、中、下游普遍成灾,沂沭泗洪水灾情也很严重。根据当时淮河流域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灾情调查统计资料,农田淹没面积近4973万亩,灾民760余万人,财产损失2.15亿银元。其中以安徽、江苏两省灾情最重。

  四、1931年大洪水。

  1931年6月下旬至7月底,淮河流域不断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降水超过500毫米的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500毫米的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超过700毫米的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淮河干流6月下旬开始涨水,7月底、8月初相继出现最高洪水位。当年里运河开启归海坝3处,东西堤溃口80多处,里下河地区尽为泽国。

  1931年淮河流域灾情极为严重。边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100多个县。据统计,全流域淹没农田7700余万亩,受灾人口2100多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灾后瘟疫流行,急性传染病蔓延城乡,仅江苏省高邮县统计死于瘟疫的就有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5.64亿银圆。

  五、1938年黄河花园口扒口。

  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继续西侵。国民党政府企图阻止日军前进,于6月2日和6日,先后在黄河赵口和花园口扒开黄河南堤。赵口汛后淤塞,但花园口至11月12日口门冲宽400余米。花园口决口历时9年,至1947年3月堵口才完工。

  据1938年当年统计,淮河流域受灾面积共5.4万平方公里。灾情较重的44县(市),其中河南20县,安徽18县,江苏6县。许多县淹地1米以上。共有391万多人外逃,9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原有人口的4.6%,经济损失达10.92亿银圆。

  六、1954年全流域洪水。

  1954年淮河洪水为江淮梅雨所造成。当年5月中旬发生一次较大暴雨,暴雨中心地区雨量达300~350毫米,6月暴雨中心雨量400~500毫米,中心位置在淮南、史淠河上游。7月份,流域内有5次降雨过程,流域内面平均雨量513毫米,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约4万平方公里。

  1954年淮河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河南省合计85县市受灾,其中淮滨县几乎全县淹没,淹农田1342万亩,倒房30万间。安徽省2620万亩农田受淹,倒房168万间,死亡1098人,死畜1052头。江苏省淹没农田1063万亩,死亡832人。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连续暴雨各河水位猛涨,内涝严重。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