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98防汛抗洪一线:行走在变与不变间的武汉

2016年05月30日 10:40 新浪天气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998年,我们脚下这片可都是洪水啊。”5月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滩边出摊卖风筝的54岁尹维炎向记者讲起18年前的一幕,依旧有些激动。

  

  架设在武汉江滩边的自动气象站。吴越摄

  武汉,又称江城,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城内地势较低。没有哪座城像武汉这样,总与水有着扯不清的关系。所以,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1998年洪水的记忆就这般凝固了岁月,镌刻在生命里。

  1998年夏,持续的暴雨造成长江流域全线发生洪水,受上游来水和下游洞庭湖水的顶托,武汉关水位居高不下;8月20日,升至29.43米,远超当时的设防水位线,武汉岌岌可危。

  

  在武汉江滩边防洪墙上,1998年武汉关最高水位线29.43清晰可见。吴越摄

  那一年,尚是中年人的尹维炎还在汉江边不远处的商铺里卖服装,每天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时怕得不得了。万一大水漫过武汉城,我们不知道该逃到哪里。”

  那一年,还是汉江区防汛指挥部堤防管理所副所长的汪宝利,连续90多天都在险段忙着巡防,甚至和很多工作人员一起签下“人在堤在”的生死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天内武汉关的水位竟然涨了1.5米左右”,那段日子里那堵“水墙”一直压在他的心上。

  那一年,武汉市气象局大院全部积满了水,积水最深处达1米,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姚望玲当时还是一名普通的预报员,她怀着7个月的身孕,每天蹚着过膝的积水准时赶往预报值班室,与气象局的同事并肩作战,“诊脉”来势凶猛的暴雨,为设立在前线的防汛指挥部及时提供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和决策服务。

  “当年,是簰洲湾的决口‘救’了武汉一命。”回想起当年千钧一发的情景,武汉市水务局防汛抗旱和安全监督处处长蒋志刚仍充满感慨。

  

  1998年武汉当时的情景。图片来源:武汉市气象局

  

  1998年武汉当时的情景。图片来源:武汉市气象局

  但是,如今,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4月平均水位超过1998年同期1.8米。假如再遇洪水,武汉这次要靠什么化险为夷?蒋志刚告诉记者,1998年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固长江堤防,修建控制枢纽,治理中小河流,除险重点水库。如今,武汉市的沿江堤防、水库大坝都已经面貌一新,昔日的防汛险点如今已经被打造成一个长达6.2公里、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成为市民游玩休闲的乐园。和许多聪明的商人一样,尹维炎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革带来的商机,在江滩修好后不久便改行做起了风筝生意。

  在汉江汇入长江处、汉口防洪保护圈最薄弱之处,武汉龙王庙险段经过除险加固、防渗处理和汉阳河岸1225米堤防挖削退岸整治,河势顺畅,岸墙牢固。

  当年还是一名技术人员的汪宝利,如今已是江汉区龙王庙管理站站长。“今年防汛形势很严峻,但是和1998年相比,我们底气足多了。”汪宝利说,“虽然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但还是要提防和克服麻痹的思想,毕竟防洪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武汉市汉江区龙王庙管理站站长汪宝利正在向记者介绍1998年武汉关水位的情况。吴越摄

  和汪宝利秉持着同样观点的还有武汉市气象局副局长童哲堂:“防汛是武汉天大的事,做好防汛气象服务是武汉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武汉入汛早,4月降水明显偏多,降水量为166毫米至261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1倍。虽然重任在肩,但是和18年前相比,武汉市防洪防汛气象服务能力已经有了极大提升,依靠传真、电话,甚至开车前往防汛指挥部送天气预报信息和服务材料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童哲堂告诉记者,武汉市气象局重点针对长江流域、中小河流及水库、湖泊防洪和城市内涝问题,建立起加密自动站网、大型高空探测系统、高分辨率自动循环数值预报组成的气象监测预报预测体系,能够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长江、汉江流域站点雨量和面雨量监测实况、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通过充分利用防汛责任人、气象信息员、网格员等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气象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一瓢舀起两江水,清茶一杯三镇香。”汪宝利的办公室就在龙王庙的防汛大堤上,从这里透过窗户就能清楚地看到界线分明的长江与汉江。从1998年到2016年,在江城武汉18年的时间轴上,记者看到时代赋予这座城市不断提升的防汛防洪能力和更加完善的防洪应灾体系,唯一不变的也许就是无数个与水纠缠的日子中,与洪水抗争到底的决心与众志成城的精神。

责任编辑:马志学

标签: 武汉防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