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内蒙古大部持续高温少雨,草原蝗虫快速生长,自治区2000余万亩草场出现不同程度蝗虫灾害,其中1228万亩受灾严重。预计7月中下旬,全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蝗虫灾害将可能发展扩大。
据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资料显示,6月下旬以来(6月21日至7月14日),全区气温回升较快,呼伦贝尔市中北部、阿尔山地区、锡林郭勒盟偏南部及乌兰察布市中部的平均气温为17~20℃,其余地区为21~27℃。与历年同期相比,鄂尔多斯市以东地区偏高1~2℃,其中东北部地区偏高2℃左右。
此外,6月下旬以来自治区大部降水偏少。呼伦贝尔市西部及偏东部、中西部偏北、鄂尔多斯市南部累计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除阿拉善盟大部及巴彦淖尔市北部降水偏多外,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21%以上,局部地区降水偏少达6成以上。
持续高温少雨为草原蝗虫的繁殖营造了条件,大量的蝗虫幼卵快速生长出土,数千万亩的天然草牧场遭受了蝗虫的蚕食,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牧业生产。据悉,截止7月15日,全区2674万亩草场发生不同程度蝗虫灾害,其中1228万亩受灾严重,平均虫口密度达到22头/平方米,最高达40头/平方米。特别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40多万亩草场受到危害,16多万亩草场受灾严重。往年的这个时节,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却被蝗虫啃食成了一片秃黄。
据内蒙古气象台预计,未来十天,全区仍将维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格局,气候条件容易加速蝗虫的生长发育。建议各地尤其是旱情严重地区密切注视本辖区内蝗虫的发生动态,及时防治农田周边草场和林带等公共地带,防止蝗虫迁移农田危害。(文: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