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飞过广西——广西人眼中的台风

2014年09月23日12:45   新浪天气 收藏本文

  说起台风,人们会搀杂着不同的感情,但更多的却是恐惧与害怕。今年影响广西的台风以少而强的架势“重磅”打击广西。“威马逊”和“海鸥”这两次台风带来的危害,让广西当地人对台风恐惧和愤恨交加。记者借此“海鸥”影响广西的时机,“以身试风”走近台风,目睹台风过境沿海遭受的一切,看看当地人眼中的台风。

  北海渔民:“简直像魔鬼一样吓人”

  9月16日上午,正当“海鸥”向广东至海南沿海一带靠近时,我们的追风小组来到北海侨港码头,五、六千船只回港避风,塞满港区的每个角落。一名渔民告诉我们,“今年台风对这里的影响太最可怕了,简直像魔鬼一样吓人。”由于上次“威马逊”的风力太强,这次他吸取教训,一收到“海鸥”生成的信息,提前三天回港避风。

  黄德明坐在自家船上等待台风的来袭。(摄影:刘英轶)

  他叫黄德明,本地人,2006年初中毕业后就以打渔为生,至今已从业8年。他有2条中等条件的渔船,价值百万余元,主要活动在近海,最远到过海南三亚海域,每次出海时间大约一周左右,好年景时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差一点时十几万,在众多渔民中算是经营不错的。

  他说:“我们得到消息‘海鸥’对近海有影响,提前三天就回港,然后把缆绳固定好,把该做的防护都做好。因为船只多,回来晚的就没有位置无法进港避风,只能放在海边,虽然很不安全,但大家都对防范措施下足了功夫。”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北海有一道特别著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吊烧鱿鱼,非常鲜美,这主要是得意于原材料鱿鱼。北海的渔民大都在近海作业,以打捞鱿鱼为主,没有月光的夜晚则要利用灯光引诱鱿鱼群现身,因此灯泡是非常重要的船上装置。“一般台风来了,我们怕风吹坏灯泡,都会卸下来。灯泡的成本很高,180元左右一个,一条小船大概有一百多个灯泡,如果不保护好,我这样的小船就得损失两万元左右。” 记者看到黄德明船上的灯泡全部被卸下来,且平稳地放在船舱里。“要是大船的话,一般都不卸,一千多个灯泡,太多了,而且铁架很高,很难卸下来,一般用尼龙绳绑紧加固,不让灯泡摆动。如果碎了,损失至少十几万。”

  船上大部诱鱼灯已经被卸下。(摄影:刘英轶)

  卸下的灯泡平整地放在船舱中。(摄影:刘英轶)

  此外,港湾里船只密集,为了安全,船与船之间都用加厚的泡沫隔开;船头离岸边距离加大至十米以上,防止风太大撞坏船舶。船上的用品也全都收拾妥当,人员撤离到岸上避风。

  为防范“海鸥”,船只距离岸边十米以上距离,防止船只撞到岸边受损。(摄影:刘英轶)

  当记者问及台风来临时渔民的生活状态时,黄德明说:“我们这辈渔家人基本都在岸上有房子,一般把船加固牢靠就回岸上住,如果岸上没有家,就去亲戚家,或者被政府安排到政府、街道办事处住宿,确保安全。”

  在跟黄德明攀谈中了解到,一个台风过后,海水被狂风巨浪搅和得异常浑浊,他们出海打渔起码得等三、四天后,才能恢复到台风来前的水平,特别是今年8月1日封鱼期结束开始捕捞后,网兜密度加大,他出了三趟海,基本都没有收获,反倒贴油钱。现在渔船太多了,再加上台风的影响,他今年的收入大打折扣。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追风记者:“雨水打在身上就像被鞭子抽”

  16日下午,“海鸥”迅速“飞奔”进入北部湾后,北海市区开始风嚎雨唳,狂风夹杂着暴雨狠命地击打市区。此时,我作为追风组中一名记者,正站在城市海边风口处做现场报道。风雨交加根本睁不开眼,冰冷的雨水拍打在身上不寒而栗,就像被鞭子抽的感觉,13级的风吹得我很难站稳脚跟,阵风最强时差点把我吹跑,怒吼的风声似乎要逆天。

  郭晓薇在风雨中做现场报道。(摄影:王克加)

  由于遭受“海鸥”蹂躏,北海全城快速停水停电,街头巷尾空荡荡,店铺全部关门停业,感觉整座城市变成了“空城”。地势低洼的街道出现严重积水,车辆纷纷绕道而行;树枝、广告牌坠落倒塌,散落一地;多台电动车跌倒在地;电线杆在狂怒的风中摇摆,随时都有被撂倒的可能;愤怒的海浪汹涌的拍打着海岸,大型船只因走锚被风吹到岸边搁浅。

  我们觉得风力越来越大,再持续下去可能有危险,于是也快速回到室内。窗外狂风呼啸,狠命地撕扯窗户,噼里啪啦作响,时不时有东西被砸掉地的声音,直至凌晨三、四点钟才有所减弱。我几乎一夜没睡,回想起那惊悚的一夜,胆战心惊。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涠洲岛气象站站长:“从没经历过这么强的台风”

  18日,“海鸥”飞过,涠洲岛天空湛蓝,滞留游客匆匆返程,新的游客满怀激情登岛,我们也被夹在这一去一来之间。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中国最美的海岛之一。岛上常驻居民1.6万,游客万余人,流动商品、食物一般只能撑二、三天,大部分都靠岛外运送供应。

  陪同我们走访的是涠洲岛气象站站长杨永兴,48岁的他说起今年的台风依然心有余悸:“我从小到大都在这片海岛上生活,从没经历过这么强的台风,对涠洲岛的摧残简直就是惨绝人寰。”

  进岛第一站杨站长就把我们带到了气象站,让我们感受“海鸥”这只烈鸟的杰作。走近气象站,墙壁被雨水淋过的印记清晰可见,有的地方甚至还在滴水,杨站长不停地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受台风影响,涠洲岛气象站墙壁渗水。(摄影:刘英轶)

  面对狼狈不堪的台站,我们甚至愣住了,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还是杨站长拉开话题,打趣地说:“上次‘威马逊’把我们院落水泥钢筋灌注的围墙撂倒,幸好我还没来得及修复好,否则再被‘海鸥’放倒,我就白费功夫又浪费经费了”。再看看地面横躺着的气象站牌,“我都不知道这块牌什么时候被吹走的,早晨一职工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捡回来才告诉我,太忙了,没注意。” 无奈的杨站长透露着对台风的怨恨。

  涠洲岛气象站的站牌被大风吹掉。(摄影:刘英轶)

  杨站长介绍:“这次‘海鸥’中心穿过涠洲岛,因为影响期间有2个小时出现了晴空区风平浪静,本站观测到的风力为41.8米/秒,阵风48米/秒,已到达14级强台风级别;先后遭受2个14级以上台风重创,破涠洲岛历史记录。”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蕉农:“‘二度’残害 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威马逊”和“海鸥”两个台风先后从北南两个方向夹击涠洲岛,致使岛上再次面临一场被掠夺的惨象。特别是香蕉,几乎全部折断、倒伏,遭受毁灭性打击,大面积绝产。

  成片香蕉树再次被台风吹断。(摄影:刘英轶)

  家住涠洲岛坡塘村的邓友利是这里的蕉农,她说:“家有十几亩香蕉,由于上一个台风‘威马逊’袭击涠洲岛,香蕉全部折断,只收获了四千多元钱;但是之后雨水特别足,香蕉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生长,而且长势喜人,特别漂亮,本以为可以挽回上次台风带来的损失,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暗自庆幸之时,又来了一个台风‘海鸥’,这回真是毁灭性的打击,全部绝产了,损失至少5万元。”

  邓大姐叹息:“主要是风力太大了,从来没见过,风力超过12级对于香蕉来说台前做防护都没有用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香蕉被风吹断绝产;马上进入9月下旬,雨水越来越少,气温也会随着降低,今年是没有再恢复生长的可能了,按照生长周期算,还可能波及到明年的长势和收入。”

  “伤筋断骨”的香蕉树。(摄影:刘英轶)

  车辆在岛上行驶时,我们看到沿途到处都是香蕉倒伏的惨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更为蕉农付出的艰辛而惋惜。面对强台风致命打击后,涠洲岛正在全力恢复生产,旅游游船也已开始通航。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大蚝养殖户:“十里蚝排”倒退20年

  事实证明,台风太伤人了。19日,台风过后我们来到素有“中国大蚝养殖之乡-钦州”走访,从钦州港口来龙门港,一路海水浑浊,海面一片狼藉。

  坐上快艇,我们进入龙门港亚公山南部海域。这里最大的大蚝养殖户就是张小光师傅,他和家人正在清理受灾后的蚝排。张小光告诉我们:“‘威马逊’让我损失了100多万,当时没想到风浪那么大,蚝排绝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了;‘海鸥’又伤口上撒盐,今年的损失让我的经济起码倒退20年,想翻身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养蚝就是靠天吃饭,太伤人了。”

  张小光向我们展示“海鸥”过后转移回蚝排上的蚝。(摄影:刘英轶)

  从钦州港到茅尾海一带,海深达30多米,本是水质清澈,海温适宜,加上四周有连绵不断的小山脉,对海面或内陆来的强风都有阻挡作用,减缓或阻拦风力对海面的影响,优越的地理海湾优势,非常适合养殖大蚝。在钦州有“龙门富,十里蚝排藏金珠”之说,而今已成历史。张师傅介绍,“威马逊”影响之前,这里到处密布蚝排,景象蔚为壮观,快艇几乎很难进来,他们自己都得小心慢行才能进来。“台风过后,小型船只随意出入,因为蚝排都被风浪吹翻跌入海底,累加起来矗立在海面上,犹如蚝排小山一样。十里蚝排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惨烈的损失让大蚝养殖户欲哭无泪、痛心疾首。

  “威马逊”过后,养殖户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重新投蚝苗养殖,可没想到又来了一个这么强的台风来袭。这次吸取“威马逊”的教训,在“海鸥”来临前,张师傅花七、八千元的人工费,将大部分重新养殖的蚝苗从蚝排上取下来,一串串地搬上船后运到岸上,台风过后再搬运回海里。可这样来回折腾,他损失仍然超过万元。一是由于人手短缺,工费贵;另外,实在搬不完留在海里的蚝,风大浪急,又被打断脱落到海底的蚝,数量无法统计,所以“海鸥”是二次重创蚝乡。

  被台风掀翻的蚝排堆如小山。(摄影:刘英轶)

  即使未来风调雨顺,没有强台风袭击,养殖户们至少也得用3~5年来弥补损失。张师傅说:“这个蚝排不像陆地上的不动产,可以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大量资金启动很难再形成规模性的养殖;如果没有这两个台风,明年我的收入应该接近百万元,然后再投入生产,这样良性循环下去,3~5年我就有几百万的收入,现在全部泡汤了。”

  钦州是港湾,就像人的肘臂弯曲一样,台风经过这里时风力会小一点,带来的影响会比北海、防城港弱一些,所以本地人对台风都不是特别在意,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今年的他们招架不住了,渔民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在他们心里很“恨”台风。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结语:

  广西几乎每年都会遭遇“二手”台风,大多在12级以下,且强风雨持续时间一般也就4、5个小时,生活在海边的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从没有觉得台风是多么可怕的东西。而今年不同往昔,对于当地人来说,“威马逊”和“海鸥”这两个“疯狂”的台风让他们触目惊呆,就像一道“伤疤”,甚至不愿提起。

  台风“海鸥”飞过,海面上的渔船在风雨中若影若现。(摄影:刘英轶)

  “一年连着来两个如此强的台风,破坏力太大,估计几年都缓不过来。”“威马逊”和“海鸥”的到访,给广西带来巨大创伤。走一遍“台风路”,深深体会到天灾的可怕与无情。台风虽已过去,但回想起来仍让我胆战心惊,曾经的一幕幕遗留脑海,那嘶吼的风声似乎又在耳际响起。

  台风过后,当地人生活依旧,虽然损失惨重,但依然得坚强面对。“台风没有吹倒我们,只是吹乱了我的发型。”希望广西人可以一直乐观下去,科学防台。(文/郭晓薇 刘珺)

  注:本文是由中国天气网和中国天气网广西站联合报道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