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气象和运动之间息息相关,气象因素往往会影响人体机能、运动员心理及比赛场地。通常影响户外运动的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气压、湿度、风、雾霾、降雨等。
气温
气温是人体最为敏感的气象要素,气温通常是对运动员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等有影响,不同的气温条件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同影响。气温适宜,则体能效率高,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上能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适宜温度大致是13~25℃,最适宜温度是15~22℃。
气温过高,尤其是出现35℃以上高温时,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中长跑、自行车、马术和速度赛马、铁人三项、网球等比赛受高温影响很大。垒球、棒球和沙滩排球等比赛温度高于38℃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体力。
气温过低,运动员会诱发运动性哮喘;肌肉活动不开,筋腱紧张和僵硬,容易扭伤;身体僵硬导致动作不协调,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各种体育运动的适宜气象要素介绍
气压
运动强度越大,对气压的反应越敏感。在高山高原地区比赛时,人的血压会随大气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导致血液流动变缓、感觉困乏无力,人体机能下降,体力运动面临考验:缺氧、胸闷、气急,易于疲劳,使运动员消耗体力,速度和力量都会明显减弱,对耐力型项目(如自行车、中长跑、游泳、足球等)有很大的影响。
低压缺氧训练,就是使运动员习惯环境之间因海拔高度不同而产生的气压差别。高原训练现在也比较普及,对运动员提高成绩很有帮助。铁饼比赛,气压略高利于器械的飞行稳定;足球比赛,低气压时运动员的奔跑能力和射门力量会明显减弱。
湿度
湿度主要是影响排汗、体热散发和水及盐分的代谢。适宜体育比赛的湿度范围是30%~60%,最适宜比赛的湿度条件为50%~60%。
高湿不利于铁饼比赛;中长跑属于耐力型比赛,湿度大影响发挥,下午湿度比上午相对要小,所以中长跑比赛大都安排在下午进行;高温闷热的天气下,飞碟比赛也不容易出好成绩;高温、高湿对马术比赛的参赛马匹影响较大;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时,湿度大不但影响球体的运行性能,而且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高湿情况下,也不利于棒球比赛。
风
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一是表现在散热,风力使运动员身体散热更快,在适当的风速范围,运动员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有利于取得好成绩;
二是表现在阻力或推力,标枪、铁饼等项目,小的逆风可以提高器械的升力,有利于提高成绩,风速大会影响器械的飞行稳定性;侧风会影响射箭、射击的准确性;顺风可提高链球、铅球的成绩。大风将影响垒球的球速和球的飞行方向;
三是风为必要的比赛条件,帆船比赛1~2h内风向变化不超过50°,风速的要求是2.5~20m/s,风向需要顺风→侧风→顶风→顺风→顶风,才能完成整个比赛;田径比赛的短跑类项目风速不可超过2m/s,超过该风速对百米比赛可以产生0.16秒的差值,因此不能计算成绩;全能运动的单项成绩,如果风速超过4m/s,其全能运动记录不予承认;滑翔伞需要迎风起飞,顺风滑行等
雾霾
雾的大小直接影响能见度的高低;能见度低可以造成裁判员误判或运动员错误判断而行为出错。
有雾时,运动员会因吸入过多的水汽而影响氧气的摄入,降低气体交换的功能,造成体能下降,进而影响比赛成绩。霾除了影响能见度,造成对比赛的影响之外,运动员因运动的关系会比常人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质颗粒,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大型运动会都很注重空气质量,并作为申办条件之一对举办地有较高的要求。飞碟,射击等项目受雾霾影响,可能会遮蔽目标物,给运动员造成困难。帆船比赛会因海雾取消,现代五项也会因浓雾取消比赛。大雾还能影响曲棍球、棒球、冰上雪上运动等项目。
日照
日照主要作用于皮肤和视觉感受器,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光化学效应。艳阳高照,紫外线辐射强,会对室外比赛的运动员的皮肤造成伤害,眼睛会保护性眯眼,而影响视程,对比赛造成不利影响。
日照对冬季的运动项目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雪的粘性,高山和越野滑雪者需要对器具进行选择。室外项目的垒球、棒球等比赛,日照过强将影响运动员视线,运动员也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和皮肤。
降雨
降雨对赛事的影响也很重要,不少室外比赛,像网球、马拉松、自行车、竞走、标枪、铁饼、马术、足球、射箭等,降雨对它们的影响很大。
具体来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降雨本身的影响,许多运动项目在大雨时被迫停止,另一方面是降雨使能见度变差,场地是滑,在方向性上不易掌握,容易出现危险,影响整个项目的进行。而8月的北京正是一年当中的多雨季节,室外比赛很可能会受到降雨影响。
当比赛遭遇强对流时,如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时,室外运动项目必须中断,以确保人身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