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8月28日全运会帆船赛开赛以来,总体来说天气较好,但也出现了因天气因素顺延和停止比赛的“小插曲”。对于帆船比赛来说,“风是动力,水是路”,风力过小不足以鼓起风帆驱动帆船前进,过大又易引发险情。而怎样精确捕捉风的踪影、在弱风条件下抓住有风的时段,成为全运会帆船赛事气象服务的一大考验。
4日大连阳光明媚,全运会帆船帆板运动员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观众带来一场水上盛宴。
帆船怕雷雨 扬帆依靠风力
记者在大连瓦房店将军石港帆船帆板赛场看到,一个个帆船帆板慢慢下海,借风扬帆,朝着海中央飘去,装点着整个蓝色海面,风景美如画。而在这美丽背后,风的作用功不可没。
说起天气对帆船帆板赛事的影响,帆船帆板组委会技术保障部部长季学城感触很深。“帆船比赛是依靠风在帆上产生动力推动船前进,因此风是帆船运动能否顺利举行的关键因素。通常比赛期间需持续风速达到2.5米/秒以上,若赛场平均风速超15米/秒或瞬时风速超20米/秒时,组委会要考虑安全因素而停止比赛。此外,雷雨等强对流天气也不利于开赛。”
记者采访帆船帆板组委会技术保障部部长季学城。
季学城介绍,9月初的大连海域,气温和风力都较适宜帆船帆板比赛,4-6米/秒的风速是比赛的黄金风速。任何帆船帆板赛事都会遭遇“风”的尴尬,如无风,运动员则需要在赛场等风。若赛场一直无法满足风速条件,比赛只能顺延进行。“原定9月2日进行的帆船男女470级两轮比赛因赛场受风力较小影响,比赛均只进行了一轮,余下比赛顺延至次日举行。”
在赛场记者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帆船帆板运动员,特点很明显:皮肤黝黑,无论男女选手大部分都是很酷的古铜色,脸上泛白。季学城笑笑告诉记者,这是由于海上紫外线较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都会涂抹很厚的防晒油来防护,还有的运动员因为长期戴太阳镜眼睛部分明显白些。
记者零距离接触全运会帆板运动员。
精细化预报 助力帆船帆板
由于帆船帆板比赛在海上进行,受风浪影响很大,气象部门专门在赛场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移动气象站,并与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共同对风浪进行逐小时的精细化预报,为整个比赛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大连市瓦房店气象台台长宋恭晶。宋恭晶介绍,从8月23日开始,大连市瓦房店气象台特派现场保障人员,每天为全运会的组委会、竞委会定时提供瓦房店市区及将军石港未来72小时的天气预报。比赛当天,还会根据赛事的具体要求提供逐小时和逐半小时的天气预报,并制作成服务专报,张贴在赛场各处的公告栏,为运动员和教练提供最新的天气情况。
大连市瓦房店气象台台长宋恭晶介绍赛区现场气象保障。
另外,遇到突发的灾害性天气时,还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或高影响天气报告。宋恭晶说:“这是首次为这么大的体坛盛事做现场气象保障,怎样精确捕捉风的踪影、在弱风条件下抓住有风的时段,成为帆船赛事气象服务的一大考验。”
9月4日早上,赛场的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无法读取数据,作为负责现场气象装备保障的石永昌,立即联系同事抢修设备,并奔往位于半山坡的移动气象站进行不间断数据读取,全力保障了当天气象信息的发布。
五名现场气象保障人员,每天不到七点就赶到赛场,严格按照现场保障制度发布天气实况、预报,已连续两周没有午休,有的同志甚至白天在现场保障,晚上还要回局里值夜班,24小时连轴转,毫无怨言。
“尽管十分累,但觉得值,因为在内心深处,气象事业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了,既是工作,也是责任,坚持到底,尽最大努力为帆船帆板比赛保驾护航。”气象保障人员纷纷感慨。
全运会帆船帆板运动员们乘风破浪。
风浪不作美 帆船被迫停赛
“现在赛场风浪有多大?会不会造成损失?持续多久?会不会影响明天比赛?”29日20时,宋恭晶接到大连市市政府候小梅主任的紧急电话,连夜赶往气象局办公室,启动全运会大风天气应急预案。
29日下午,在赛场进行气象保障的瓦房店气象台副台长任建春,根据监测数据发布了全运会以来首个大风蓝色预警。晚上赛场大风突起,阵风风力达8级左右,宋恭晶与当晚值班的任建春迅速进行气象数据分析,并提出将海岸边所有比赛所需快艇及橡皮艇撤离的建议。在紧急的撤离中,当晚除了一艘橡皮艇被刮破沉海,赛场没有受到其他影响。
那晚宋恭晶一夜都没睡好,心里忐忑,担心“天”敌影响第二天的OP队比赛(帆船未成年组)。30日一早就赶到赛场,分析气象数据再次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下午赛场一度已经布置好了浮标等器材,准备将比赛移至相对风浪较小的港内进行,但风浪迟迟不见减弱,风力超8级,浪高2米。宋恭晶回忆说:“当时比赛水域中没有船只,也不见运动员的身影,象征等待比赛的红白旗一直高悬在旗杆上。”
最终由于风浪过大,赛事在推迟了半天之后组委会决定取消决赛阶段,参照预赛成绩来排名。
开赛以来,准确及时的预报,周到细致的服务,也得到全运会组委会和各代表团队的好评。季学城给予高度评价:“天气预报非常准确,气象保障团队工作非常出色,气象服务堪称经典!”(文:刘珺 图:赵嫣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