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记者今天(29日)从中国气象局9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入汛以来,我国降水呈“北多南少”态势,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偏多1倍以上,而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
冷空气配合偏多暖湿水汽 导致北方异常多雨
据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28.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降水异常分布呈“北多南少”态势,西北西部和东南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黄淮南部、江淮东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贵州、重庆等地偏少2~5成,部分地区偏少5~8成。
其中,东北和华北降水尤其偏多。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有462.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8%;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36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7%,均为1999年来最多。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称,入汛以来,高空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高纬的冷空气南下,影响中国北方地区。此外,东亚夏季风以偏强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脊线位置持续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明显,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与来自南方偏强的季风水汽汇合后,向我国北方地区输入异常偏多的暖湿水汽,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
强势副高雄踞南方 拉高全国平均气温
据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21.8℃,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与2006和2010年并列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
从空间分布看,除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0.5~1℃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黄淮南部至江南北部,青海、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8省市(鲁豫苏皖沪湘赣鄂)平均气温28.1℃,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
陈振林表示,入汛以来,副高总体表现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特征明显,副高主体持续控制我国黄淮至江南北部地区,导致该地区被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因而造成我国黄淮至江南大部地区高温少雨。(文/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