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首发霾预警 异常大气环流致雾霾多发

2013年01月29日08: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底图:1月28日,车辆驶过雾霾弥漫的北京街头。王俊峰摄(新华社发)蔡华伟制图底图:1月28日,车辆驶过雾霾弥漫的北京街头。王俊峰摄(新华社发)蔡华伟制图

  核心阅读

  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继续被大范围雾霾笼罩。2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异常大气环流形势,是1月中旬以来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此前只有雾霾预警和大雾预警,28日专门针对霾首发预警

  继28日上午10时首次专门针对霾发布蓝色预警后,中央气象台28日18时继续发布霾蓝色预警:预计今天20时至明天20时,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北部以及广东南部等地有霾,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

  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三天发布大雾蓝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有雾霾,其中,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和西南部、江西东部、福建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记者在预报图上看到,大雾蓝色预警的范围,基本涵盖了霾蓝色预警的区域,后者覆盖的国土面积约为前者的一半。

  气象专家介绍,此前,中央气象台经常发布雾霾预警。但实际上,“雾”与“霾”有严格区分。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则称为霾,霾一般呈灰色或黄色,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何立富告诉记者,相对于“雾”,“霾”影响更大。中央气象台第一次单独发布霾的预警,是为了使气象服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条件是霾天出现的关键因子,霾的发展、加强、消失,天气起决定性作用。在各地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公布PM2.5数据的基础上,气象部门具有相关的科技手段和能力对霾进行监测预警。

  此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雾霾预警和大雾预警,只有蓝色和黄色两个级别,黄色即为最高级别。何立富介绍,中国气象局28日组织专家讨论了霾的强度标准,可能会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并按照这一标准发布预警信号。

  异常大气环流致雾霾频发,31日后大范围雾霾结束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已经发生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月7—13日、16—19日、21—23日、26日至今。

  何立富分析,一般来说,秋末冬初和春季变暖时,是雾多发的时候。1月份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时节,本来应该是冷空气活动频繁、雾霾相对少的时间段。但今年1月以来雾霾天气频繁,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是主要因素。

  何立富说,这个冬季我国冷得早,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上旬,西伯利亚冷气团活跃,偏北气流使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共有7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次达到了寒潮程度。大风降温天气比较多,雾就很少。

  但自1月中旬以来,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在20来天的时间里,没有强的冷空气活动,气温缓慢回升。没有冷空气、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稳定、扩散条件差,没有大范围冷暖空气交汇的条件、降水少,再加上冬季取暖烧煤等因素,使得中东部地区接连出现雾霾,空气质量较差。

  何立富指出,如果有一次强的冷空气过程,就会把雾霾都驱散了,但在这20多天时间里,一直没有这种气象条件。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9—30日,华北、黄淮等地仍有轻雾或霾。从30日夜里起,我国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这将有利于雾霾的消散。31日后,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大范围雾霾天气将结束。

  何立富表示,2月初,大气环流形势可能会再度出现调整,冷空气比较活跃,预计不会再出现这样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