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低碳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紧迫,"十一五"以来,国家也制定并实施了一些促进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政策。这些政策是如何贯彻和实施的?效果如何?1月10日上午在北京发布的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执行和制度创新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和总结。
本次报告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报告指出,中国低碳发展过程中,在节能、风能和光伏三个领域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式。节能政策执行是基于政府行政体系、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模式;风电开发是在政府引导下、依靠市场机制自发执行的模式;太阳能光伏是自下而上的企业-产业推动模式。
报告还特别强调,"十一五"以来,中国节能监管和政策执行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专业工业管理部门为执行主体的、"条"为基本架构的政策执行体系,转变为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执行主体的"块"型体系。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节能监管体系中最为重大的结构性变革,也是近年来中国低碳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制度创新。
报告还提到,低碳发展试点是中国低碳发展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关键途径。地方政府充分利用领导优势、规划优势、执行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了低碳试点工作的发展。两年来,低碳试点在能力建设、低碳发展手段、低碳内涵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各种模式。然而,目前各试点低碳规划和发展手段雷同,发展目标尚不够远大。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表示:"中国在低碳发展政策执行和制度创新上,态度认真、行动积极、成效显著,在政治共识和领导力方面为世界做出表率。然而,发展阶段、技术基础和体制机制的限制,中国的低碳发展仍任重道远。实现'十二五'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在可预期的未来,大规模、高速度的城镇化将可能取代出口成为拉动高碳增长的关键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原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经贸委副司长白荣春高度评价了这份报告,认为报告内容是经过大量深入、亲身调查而得出的,数据分析水平和理论总结水平很高,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我国低碳发展政策制度层面的执行情况与存在问题,为今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分析依据。(窦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