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分析: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度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2日08:02  中国天气网 微博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李惠子)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很高,大多数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且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中国当前已受到气候变化的危害,这种危害对农民的影响更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下月初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1日,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指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达93.4%,77.7%的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影响表示担忧。

  报告指出,93%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在美国,这个数字为62%,英国为75%。耶鲁大学等研究机构曾在美国、印度等国进行气候变化认知度调研。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报告指出,76.3%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将很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多数公众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支付更多成本。约26.6%愿意多支付一成的成本购买环保产品。相比于女性,有更多男性愿意为低碳环保产品支付更多成本。另外,近34%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实施垃圾分类。

  调研显示,公众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为电视(93.8%),其次是手机(66.1%)和网络(65%)。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7-9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随机抽样电话调查中国大陆4000多位18—70岁居民,撰写的调研报告内容涵盖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度,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受访者,47.9%的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会更大。

  中国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抗受能力较低,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民对气候变化有切身感受。一位甘肃农民说:“十年前,该下雨时下雨,现在气候无法估计,没法生存。”北京周边的赤城县雕鹗镇下虎村,几十年前,村子周围山坡上林草覆盖,河滩上用铁锹一铲,就能见到水,现在打井打到十多米都没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为报告撰写了序言。他说,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需要了解公众的态度和诉求。调研从科学、经济、社会等全方位角度理解并覆盖了气候变化这一复杂而综合的议题。同时,调研对各方及时掌握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也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人均和历史碳排放量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多,但近十年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使其成为当前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一事实导致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备受压力。

  “过度关注谈判过程中的技术分歧,导致普通民众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就是逃避责任。”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适应和国际合作三部分,气候传播与普及亟待加强。

  中国政府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机遇,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说,此项调研将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护全球生态等决策提供依据。最终是为唤起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促使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乐施会于2010年4月联合成立,致力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