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经常会遭到台风的袭击,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多遭受台风袭击的国家之一。台风的破坏力来自于它的“三板斧”:强风、暴雨和风暴潮。这三项,是台风伤害人类的主要手段,要想说明白,还得从台风的生成说起。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海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涡旋,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这种涡旋在北半球做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做顺时针旋转。从气压场的角度来说,气旋又称为低压,所以气旋和低压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不同的名称。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只有在高温、高湿和其他气象条件都适宜的热带洋面上才能出现。在面积广、温度高的海域内,大气发生扰动,大量空气开始上升,于是海面气压降低,这时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的流入上升区,又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流入的空气就像车轮一样旋转起来,热带气旋就是这样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
如果从太空观察这团空气,会发现它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陀螺的尖儿在移动过程中的轨迹,就是台风的路径。热带气旋携带着巨大的能量,所到之处都会带来强风、降水,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强风。台风是一个中心低气压的大气旋,中心气压越低,引起的风也就越猛烈,风速也就越大,这就好像是水往低处流,高低落差越大,水流就越快,台风中心气压愈低,气压差愈大,风速亦愈大。
台风风力最强的地方在台风眼的边缘,台风眼是台风的核心部分,越向外风越小,从台风中心向外一直到平均风速每小时50公里的地方,这个距离叫做暴风半径,半径以内的区域,叫做暴风范围,暴风圈小则几公里,大则几百公里,处于暴风圈内的区域就会遭受狂风的袭击。
10-12级的狂风,在陆地上常引起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和倒塌;造成车辆的颠覆、失控、无法运行;电线杆折断、损坏,引发电力供应中断;农作物倒伏和落果,造成农业损失。在海上会引发船舶的流失和沉没。有时台风强度很强,大风就会持续很长时间。8月初登陆浙江的台风“海葵”,在浙江沿海引发了大风,10级以上的大风持续了15个小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暴雨。台风带来的暴雨,是台风导致灾害的第二个因素。台风来自于水汽充沛的热带洋面,水汽含量大,会给台风经过之处带来大量降水。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如果台风逡巡不去,暴雨量必然更大。暴雨引发山洪、城市内涝,冲垮道路和桥梁,甚至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风暴潮。强风和气压的急剧变化会引起海水潮位的异常升降,这就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推挤,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使得沿海水位上升,导致海水漫溢,海堤溃坝,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成灾的程度,很大程度上还要受是否与天文大潮高潮位重叠的影响,如果台风风暴潮恰好与天文大潮的高潮位重叠,往往会造成特大潮灾。
就一般的台风而言,通常不会同使,但是一旦当这三点聚合在一起的时候,破坏力是最大的,也就是俗称的“三碰头”台风,即狂风、暴雨、天文大潮三个因子登陆时正好叠加在一起。 (编辑:晓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