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今天(5日)上午做客中国政府网,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有网友提问,5月中旬,我国南方遭遇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从报道中看到,气象部门提前发出了预警,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能否谈谈关于暴雨灾害的预警问题?比如发布、传播要求等等。
郑国光局长表示,现在暴雨灾害预警分几个时次,有的我们可以提前两天做暴雨的预警,大部分是提前一天做暴雨的预警。因为暴雨预报问题一直是世界难题,如果提前量很多,比如提前一天以上,要具体的暴雨这个落在何处,量级有多大,何时开始,预测非常难。现在提前24小时作出暴雨落区、量级、开始时间的预报,在世界上也就是平均20%-23%。
实际上随着现在信息发布的快速,其实人们关注的,就是你能提前到什么时候更精确地预报暴雨的天气,它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防。所以现在气象部门做暴雨的预报,除了常规的提前一天、两天做暴雨的预警,就是提醒大家在哪一个时间、哪一个区域,要引起重视。气象部门又作了提前12小时、提前6小时乃至提前3小时暴雨的预报预警,这样就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暴雨的影响。
从现在来看,我们提前6小时作出暴雨的预报预警,这个准确率就比提前24小时高得多。比如提前24小时要作出暴雨的预警,它的准确率可能也就是20%或者20%多一点,如果提前6小时作出暴雨预报预警的话,可能它的准确率是60%、70%,乃至更高。这样大家得到暴雨预警的信息就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郑国光局长同时还表示,暴雨的局地性特别强,尽可能地缩小预警范围和提早发出预警对有效实行避灾措施非常重要。比如最近发生在甘肃岷县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的人员伤亡。其实气象部门作出了预警,它的范围很小,最大降水量只有72毫米,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引发山洪灾害。作出预警以后也撤出了很多老百姓,如果暴雨预警提前3小时、提前6小时作出预警的话,就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人员,采取一些避灾的措施,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
我们的暴雨预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对于暴雨预警的水平是不是存在差距?差距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郑国光局长承认,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反过来说,暴雨发生的国家也不是很普遍。比如欧洲,很少出现暴雨。比如美国,它也是暴雨多发的国家。像亚洲,特别是东亚和南亚,这些国家的暴雨是频发的。
现在衡量暴雨准确率,可比性也就是说提前24小时作出暴雨的预报,这样的准确率,像美国这样的气象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它的暴雨准确率一般在22%—23%。我们国家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各地方不一样,各时间段也不一样,比如去年六七月份,湖北的暴雨准确率提前24小时可以达到40%,低的可能是10%,这就取决于天气变化的突发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