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最大牌的精神奢侈品是什么?经史子集、古籍善本,没错,正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古旧书,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相扔银子。虽然时过境迁,但无论是徜徉于中国书店这样的国有老字号,还是到报国寺地摊上淘宝乐无穷,抑或光临独立书店正阳书局,那份精神上的奢侈感,依然不减当年。
![]() |
独立店正阳书局——来这儿“看望”老北京
都知道现在独立书店艰难,连大名鼎鼎的光合作用都夭寿而亡了。但就在前门廊房二条的胡同里,还有一家门脸不大的书店在默默坚守。因为开在正阳门脚下,因此店主给书铺取名正阳书局。
透过这京味儿十足的店名,您可以体会出店主对于老北京城的热爱。但可能出乎您的意料,店主崔勇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老北京”。要说起崔家当年也是显赫一时。崔勇的高祖崔师范曾为清代翰林,曾祖父还留洋海外,到祖父崔兴祖这一辈开始走下坡路。解放后,家中房产及家业交归国有,数口之家衣食所需全靠公私合营前自家经营的铁工厂的股息和变卖祖产来维持。崔家老宅在琉璃厂附近的大安澜营胡同,是一座三进的院落,后来家道衰落,到了崔勇父亲那一辈,已经搬到了大栅栏地区的甘井胡同。小崔打出生就没离开过大栅栏地区。可能就是从小泡在这种北京的氛围中,使得崔勇对于北京有着溢于言表的感情。最终,他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在廊房二条里,开起了书店。
![]() |
书店不大,就十来平米,到处堆满了旧书。这里经营的全部是与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有关的老旧图书以及相关资料、档案、地图。这种专题经营的旧书店,即使在今天也是独一份。康熙年间印刷的《日下旧闻考》算是这里的镇店之宝。另外像全套的《宣武文史》、《海淀文史》、《石景山文史》,都是不可多得的内部资料,也都是北京发烧友的挚爱。地方志方面,像《顺天府志》、《燕都丛考》、《旧京景物略》等古籍整理本,运气好的话也能找到。而除去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不少北京城的老物件:大座钟、话匣子、老台灯,都营造出浓郁的老北京情调。店铺的一角还堆放着不少当年四合院的砖雕、木雕。这都是店主小崔自己跑工地捡回来的,这些常人眼中的“破烂”,在书局里却成了宝贝,也正是有了这些物件儿的点缀,正阳书局显得更北京了。书局草创之初,真是举步维艰。惨淡的生意,挤对得崔勇白天黑夜连空调都舍不得开,就为省点钱多进些书。另外,自己做饭洗衣,连逮耗子都成了小崔的必修课,“这是关系到书店‘生死存亡’的大事,耗子要是把旧书都咬了,那娄子可就大了!”【热点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