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场暴雨过后,市民又有了新的烦恼家中蚊子猛增。今夏申城梅雨季虽然短暂,但雨水集中。出梅早升温又快,大量遗留的积水成了蚊子的“乐园”。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本市蚊虫密度上升趋势明显。为了有效控制蚊虫密度,减少蚊媒传染病的发病几率,市爱卫办将原计划7月初开展的灭蚊行动提前,今天起到7月10日,申城将紧急开展全市范围的“战蚊”突击大行动。
![]() |
出梅后蚊虫密度大升
“随着气温的节节升高,又连降了几场雨,这对卵的孵化很有利。”市疾控中心病媒防治科主任冷培恩介绍说,蚊子繁殖离不开水,蚊子一定要在水中产卵,如果没有水体就不会有蚊子。记者了解到,在有水的情况下,温度在30℃~35℃,一般7~10天蚊子就能从卵发育到成蚊。所以说,如果入夏之后,温度降水合适,蚊子的数量就会猛增。
据市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沪上每年蚊虫滋生的高峰均出现在6、7、8三个月份。例如去年5月份的蚊虫阳性率为7.0只/人工小时,“也就是说在监测点,工作人员使用吸蚊器平均每小时捉到了7只蚊子。”冷培恩介绍说,而去年6、7、8三个月的阳性率分别达到了15.85只/人工小时、16.04只/人工小时和13.85只/人工小时。
“今年这一趋势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冷培恩介绍说,今年5月份监测数据显示,蚊虫阳性率为6.37只/人工小时,比去年同期略低,但由于今年梅雨季雨量大、出梅早、升温快等因素影响,估计6、7、8三个常规的蚊子“集中出没”的月份,监测点阳性率仍将明显上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很可能今年夏天蚊子又将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