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3月10日之前不会有强耀斑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21:19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目前的太阳活动水平在整个太阳活动周中仍属于中等偏下,太阳上复杂的黑子活动区比较少,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3月10日之前,将不会有强耀斑事件发生。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太阳耀斑与以太阳黑子数为标志的太阳活动水平成正相关,即随着今后2-3年太阳活动水平的升高,诸如2月15日的强耀斑的频次将越来越密。目前的太阳活动水平在整个太阳活动周中仍属于中等偏下,太阳上复杂的黑子活动区比较少,并且,11158等大活动区再次爆发仍需要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因此,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3月10日之前,将不会有强耀斑事件发生。

  科普知识

  人类真正将地球空间的扰动与太阳风暴联系在一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人们认识到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的主体是从太阳高层大气喷射出来的高速物质,又称为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ME)。这种高速物质中还带着高出周围数倍的磁场,它会带来地球周围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显著的太阳风暴一般会伴有太阳耀斑和高能粒子通量的升高,这些事件也作为太阳风暴的组成部分。

  记录最早的超级太阳风暴事件

  1859年9月初,当时的人们不仅缺乏太阳风暴的概念,只有少量简陋的设备,当时的情形大多是通过人的感官得以记录的,其中描述最多的就属极光了。《纽约时报》报道1859年9月2日午夜后,落基山的露营者被明亮的极光惊醒,他们甚至可以借助极光看书。而在赤道附近的哈瓦那,当晚的天空也被“神秘的火焰”映得通红。从现代的观点来看,那次超级太阳风暴使地磁场发生了严重变形,在赤道附近看到极光说明地磁场的防护作用在超级太阳风暴的吹袭下,原有的防护效力已丧失殆尽。模拟计算表明,那次太阳风暴的速度超过3000公里/秒,引起的地磁扰动幅度是有精确记录以来历史极值的3倍多。通过分析南极冰样,发现这次事件所伴随的高能粒子的通量也超过了有探测历史以来极值的3倍。当时的社会与电相关的设施还很少,最常用的就是有线电报,费城晚报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大量邮局从其电报机中收到了大量混乱的代码,空中也不时迸发出点点火花。”这正是地磁场波动所激起的感应电流所造成的,也是现代电网遭到太阳风暴攻击的症结所在。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