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气候变暖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已经并且正在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 |
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积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灾区”。
“过去,这湖边上的山上终年都有积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时,白的雪映着太阳,耀人的眼睛。现在山顶好久看不到雪了。”青海湖畔,年近花甲的藏族牧民措尼指着周围的山告诉记者。
在他“还像羊那么高的时候”,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大大小小有100多条河流。它们或大或小,有的有名字,有的没名字,但都清澈、欢快地流淌进青海湖。现在,在草原上放牧时,措尼记忆中的许多河流都消失了。“以前放羊,就爱数趟过的河,现在大部分都没了。”说着这些变化时,措尼很感慨。
全球气候变暖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已经并且正在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融化的雪和冻土
“进入冬天,还没好好下过雪呢。”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区,青海省区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小伙扎扎发出了和措尼同样的感慨,“以前这时候早就一件一件裹得很厚了,这两年T恤加夹克就能熬到11月份。下点雪很快也都化了,积不下来。”
“我说再这样下去,雪都没有了,牦牛都不用长那么多毛了。”扎扎开玩笑说。
青藏高原上,日渐消失的不只青海湖和三江源的雪,号称祁连山脉中最美丽风景的夏日“牛头山积雪”,也已经不见了。
青海省气象局的统计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以每10年0.35摄氏度的速率上升,远高于全球每百年升温0.74摄氏度的速率。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青藏高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灾区”,太多的“温暖”正成为雪域高原无法承受之重。
比积雪消失更为严重的,是雪山的坍塌。2004年,不断爬升的温度导致青藏高原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轰然崩塌。当地气象部门一直担心,高温会造成阿尼玛卿的再次冰崩,并已多次发布预警。
高原的地下也在悄然变化。监测显示,沼泽湿地保护神——多年冻土层正在大面积消亡。专家预测,未来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于10米的多年冻土将消失。
多年冻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地温持续两年以上处于零摄氏度以下的土层。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地表土层湿度,利于植被、沼泽湿地发育,抑制荒漠化,还是控制区域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担忧,在能够预见的未来,冻土退化不仅可能使地表植物可利用水分大为减少,导致短根系植物枯死、生物多样性种群变异、植物退化、荒漠化趋势增强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还会引发融冻泥流等地质灾害,威胁青藏铁路、公路以及沿线居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