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本市今年首次出现中度污染天气。一大早,市民秦先生发现自己停在小区的车上落了明显一层浮灰。而家住虹口的张小姐也感觉到空气中有颗粒物,戴着隐形眼镜的眼睛非常难受。卫星监测数据显示,11日我国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城市出现中度重污染。受沙尘输送影响,12日申城出现轻霾,霾天气与沙尘的叠加,使得上海的空气质量变得有点糟。
今明冷空气南下利于吹散浮尘
记者12日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凌晨1点,北方沙尘首先被输送至本市北部崇明岛、宝山和浦东一带,随后逐步向南推进,影响全市。到早晨8点,全市污染已非常严重,部分区域能见度甚至小于3公里。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表明,12日本市API指数达到298,空气质量由11日的二级连降两档,变为四级。12日公布的18个区县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中,有4个区县为轻度污染,5个区县为中度污染,8个区县为重污染。其中,杨浦区的API污染指数最高,嘉定区最低。
“冷空气带来的高气压,让最近一段时间本市的大气以下沉气流为主,因为空气的流动性不够,所以悬浮颗粒物停留在空气里的时间会比较长。”对于12日的霾天再现,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如此解释。据环境监测中心预测,由于下午风向已转为东南风,因此近两天本市空气质量将略有好转,今天空气质量预计为轻微污染,近日本市也不会出现扬沙天气。
近日空气变糟并非污染企业复工
11月1日轻度污染、11月2日轻微污染、11月8日轻度污染、11月12日中度污染……上海世博会结束以后短短12天的时间,上海已遭遇4天污染天气,申城灰蒙蒙的天气与前段时间的秋高气爽形成强烈对比。市民不禁产生疑问:这是不是因为世博会后污染企业和工地都“复工”了?对此,专家表示,一部分工地恢复施工确实对上海的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但世博期间,上海并没有一家工厂因为污染而停工,只有按要求强化管理、减排,因此也就不存在污染企业“复工”的说法。
专家解释说,最近申城的空气质量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申城已进入空气污染高发季节。世博会期间,上海以东南风为主,从海上带来的空气相对清洁。而目前秋冬季节,主导风向转为北风、西北风,尤其是“立冬”节气过后,冷空气由内陆不断地输送至上海,带来降温的同时也把污染的空气带至申城。秋冬季节至初春是上海全年污染最为集中的季节。根据历史资料统计,2001年至2009年,本市11月至12月同期API指数超标天数平均为15天左右,占全年总超标天数的30%左右。最多的一年,两月的污染天数总计可达21天。
原因之二是由于区域空气污染输送。11月1日以来,由于弱冷空气持续扩散南下,带来了上游内陆地区污染气团。7日的卫星数据显示,华北、华东等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能见度普遍低于5公里,区域空气污染特征十分明显。
此外,根据近几天的卫星遥感监测,发现华东地区仍有秸秆焚烧火点。本市建筑工地恢复施工后扬尘污染排放等,也会在不利的静稳天气作用下,加重空气污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