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倡导低碳生活 减轻灾害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10:18  中国天气网

  近年来,全国乃至全球极端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今年初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为珠江水源地的广西,境内林地受西南大旱影响严重,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给贵州夏粮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月下旬,新疆部分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连续遭受暴雨、雪灾、泥石流、融雪型洪水和强沙尘暴灾害。尤其是气温的急剧回升,前期遭受雪灾的地区再次遭受融雪型洪涝灾害影响,造成全疆13人死亡,13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中国25个省份累计洪涝受灾人口7677万人,农作物受灾4918千公顷,因灾死亡483人、失踪255人,倒塌房屋47万间,转移人口51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09亿元人民币。

  9月7日,江苏省遭遇北方冷空气带来的区域性暴雨。其中,宿迁遭遇特大暴雨。据统计,9月7日5时至8日5时,宿迁市区降雨量达289.2毫米,最大降雨量高达340毫米,日降雨量创有记录以来极值,直接经济损失达22.3亿。

  与此同时,国外也发生了风暴飓风、暴雨洪水、高温干旱、暴雪和沙尘暴等天气气候事件。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趋势。

  根据气象专家的研究,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的。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研究表明,从地球上无数烟囱、汽车排气管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长,最长可达到200年。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能使地球增温呢?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地球接受到太阳的辐射能量后又以长波的红外线向空中辐射,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却能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造成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增高会使地面蒸发增强,造成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又会使近地面大气对地球红外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增强。如此相互作用,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局地的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引发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至4摄氏度,全球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为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施了控制碳排放的行动,中国政府于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向浪费能源行为"宣战",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气象灾害发生和影响,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扬州市气象局 谢义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