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北半球多数国家经历着一场难以忍受的高温“烤验”。游泳池里避酷暑、防空洞中享清凉等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而从衣着、饮食、休闲到娱乐等各方面的避暑妙招更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然而,在北半球全力战高温斗酷暑的同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国家却在经受寒风、雨雪、霜降和冰冻的摧残,几十年一遇的罕见低温使素无严冬气候的阿根廷、智利、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猝不及防,不但造成大量人畜死亡,更对工业、农业、牧业、渔业、旅游、交通、教育等部门造成严重影响,与北半球的高温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寒潮警报不断低温纪录刷新
近一个月来,有十余次不同程度的大小寒流先后从南美洲各个方向登陆并席卷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大风、雨雪、浓雾、霜降、低温的恶劣天气。这一波冷空气来势之猛、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均为近十几年来所罕见,以至于多数媒体在报道期间不约而同使用了“致命寒流”一词。
受灾较为严重的秘鲁,首都利马7月21日迎来了46年来最寒冷的一天,比上一次1964年的最低气温纪录还低了1.4℃。无独有偶,发生了罕见的冻死600万条鱼现象的玻利维亚东部地区,气温也创出了47年来的最低纪录。此外,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出现29年来最低气温、阿根廷的拉里奥哈地区30多年后迎来第一场大雪、智利中部和南部地区1993年来气温首次降至零下……
值得一提的是,寒流不仅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一些常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8℃左右的亚热带地区气温骤降,就连巴西等国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也未能幸免。还有气象专家指出,此波寒流一度蔓延到中美洲地区,甚至认为更往北的墨西哥较往年相对凉爽的气候也与此不无关系。记者明显感觉到,虽然墨西哥已经进入夏季多时,但至今还从未有机会穿上短袖衣衫。
进入7月中旬以后,随着寒流强度的增加,各国因低温造成的死亡人数迅速增加,而媒体关于死亡数字的报道更是一日三变。仅在7月19日至22日的短短3天时间里,南美各国寒流致死人数就由80人直线增加到225人。同时,不同国家和媒体关于寒流死亡人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将因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而间接死亡的儿童、老人等计算在内,这场寒流至今已经剥夺了至少上千人的生命,其中仅秘鲁的肺炎死亡人数就超过400人。不断下降的气温和持续扩大的灾情引起上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秘鲁等国气象和水文部门先后发出黄色或橙色安全警报,玻利维亚政府在因寒流宣布停课3天之后又于7月26日再次宣布将公立学校的寒假延长3周,以保障中小学生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在受灾最严重的秘鲁,社会各界积极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区灾民捐赠衣物、毛毯和临时帐篷,帮助那里的贫苦农民抵御零下20℃的严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