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指尖下翩跹起舞——记中国兴农网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15:39  中国天气网

  “嗒嗒——”这是指尖轻快地敲打着键盘的声音。

  贵阳市小寨坝镇上,一位果农坐在家中用鼠标轻点着贵州农经网的页面,在求购信息那一项里输入自己的需求信息。一盏茶的功夫,种植葡萄的他就通过了贵州农经网与生产葡萄套袋的厂家轻松地完成了交易。

  像贵州农经网这样,在虚拟的小网络中做着惠民大作为的网站,如闪亮的繁星般遍布着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组成了中国兴农网,被农民朋友亲切唤为“农网”。

  除了在网上进行交易外,每天上网看气象部门在网页上及时提供的农业天气预报、农气指导、农作物生长发育与农业气象条件等信息,也成为农民的“必修课”。

  十几年来,中国兴农网独辟蹊径、积极探索,坚持无偿为农民服务,使得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工作在农民朋友的指尖下翩跹起舞,将为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网络世界,落到农民心中。

  气象服务三农:走出一条新路子

  生命价值的丈量常常需要某些重要时间节点来评判。对于中国兴农网的成长来说,亦是如此。

  1998年我国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中国气象局要求各地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农民的服务。结合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缓慢等实际问题,气象部门提出要依托气象部门的网络、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建立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的设想,并努力践行走出一条气象为农服务的新路子。

  气象部门将目光首先投给了安徽。作为建设中国兴农网的第一个试点,安徽省气象工作者站在了时代的舞台上,熠熠闪光。随后安徽农网“政府主管、农委牵头、气象主办、涉农部门协办”的模式被正式提出,其宗旨也清晰而现——“告诉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样干,帮助农民销出去”。

  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独辟蹊径,显示出气象人在为农服务之路上卓尔不凡的睿智和至高无上的情怀,并真正使传统农业的生产逐步摆脱“看天吃饭”的模式,逐步转变了传统农业的交易方式。

  经过一年的历练与探索,安徽省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农网中心的建设。随后,“信息入乡”工程实施,全省1891个乡镇信息站完成建设,信息真正深入到农村,送到农民的手中,同时亦加强了农村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

  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听完安徽兴农网的工作汇报后,称赞安徽的路子走对了。

  走对路子的安徽农网在气象为农服务之路上越走越宽,同时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网建设也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起来,从而构建成了中国兴农网强大的架构,形成覆盖全国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地发挥着气象为农服务的效益。2001年6月28日 “中国兴农网”正式开通。

  面对需求:实现新突破

  时光流逝,中国农业网站已经走过了自我发展、数量急剧扩张、以设施建设为主的起步阶段,进入了一个自觉发展、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以服务效果为导向的新阶段。

  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农民服务?如何更好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全国农业气象、农情与综合农业信息?如何更好地帮助农民趋利避害?这些问号一直盘旋在气象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前行中的中国兴农网真正通过需求促发展,从为农气象服务的需求到农民的需求,从农业企业的需求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需求到,气象部门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将这些问号一一挥笔书写为惊叹号。

  据调查统计,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占80%),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占78%)。

  中国兴农网依托气象系统优势,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服务于农民,同时肩负起农村防灾减灾的历史重任。利用中国兴农网,气象部门及时将农用天气预报、农时农情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农村;通过中国兴农网农村信息站建设,气象部门更实现了气象服务到农村、农户,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瓶颈问题;通过中国兴农网,广大农村气象信息员可以及时了解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并传递给农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促进农村发展已经不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

  尤其是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滑、农业遭遇较大的冲击时,中国兴农网为农民提供及时农技信息、价格信息、交易信息、劳务信息等,有效地减少农民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在中国兴农网上查阅农产品信息、进行权威的市场分析预测,农业企业可以避免市场波动对农企造成的损失;涉农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供求消息,展示自己的农业产品,足不出户便在第一时间赢得市场先机。

  回望过去,中国兴农网成绩斐然——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手段日臻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各地兴农网除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外,还采用电视、电话、广播、简报等常规信息传播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开发短信服务平台,开办电视、广播信息栏目,探索出“一网多用”、“三网合一”、“三电一报”等新的服务手段,真正实现了信息的无缝隙覆盖,提高了气象部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树立了气象部门良好的形象。

  服务体系完善:想农民所想

  点开中国兴农网的页面,在洋溢着盎然生机的绿色中,记者看到页面设置的服务内容包罗万象,包括5大主题、14个板块、近百个栏目。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兴农网想农民所想、教农民所未知,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设身处地替农民朋友着想,打动着老百姓的心。其日访问量超过20万次,该网站及其子站在涉农网站中排名前100位有7个,用户遍及96个国家和地区,促成网上交易200多亿元。

  安徽省一位果农告诉记者说,他平时最喜欢专家在线讲解问题的栏目。中国兴农网根据不同农事、季节,针对不同需求群体,组织专家在线解答问题,农民通过短信、电话、网络提出问题,专家在线实时解答,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时与提问者互动。

  除了在线答疑解惑外,中国兴农网还安设了远程教育培训服务。“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现有近万个课件,包括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优良品种、栽植技术、养殖技术、植物保护、疾病防治、贮藏加工等内容。农民朋友都亲切地称之为“不下课的教室、不休息的老师”。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点建设也是中国兴农网为农服务的亮点之一。通过中国兴农网,气象部门为基层党员、广大农民提供党员教育、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农村科技、市场供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服务,广受好评。

  “兴农网带我走上了富裕路”“有问题,上兴农网上找信息”“过去出门找市场,如今在家上农网”……农民朋友跷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漯河郾城县老窝镇的农民敲锣打鼓,在欢声笑语中给漯河兴农网送来锦旗。锦旗上清晰有力的大字——“农业发展的向导、农民致富的桥梁”,代表着他们的心声。

  站在2010年,朝阳下中国兴农网前行的步伐没有丝毫的懈怠。据中国兴农网有关负责人介绍,网站架构优化、功能设计、内容设计、频道设计、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网站系统开发、网站页面开发等内容和形式正在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力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兴农网的服务体系。

  “嗒嗒——”这是农民朋友敲击着键盘的声音,亦是奔跑在发家致富之路上的前奏曲。在这“嗒嗒”声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正在悄然走近,而中国兴农网为农服务则在满目的勃勃生机中随着指尖正在翩跹起舞,永不停歇!(吴越)

  【热点新闻】

  

  沙尘前哨甘肃武威云南旱灾波及花卉雪天年轻人快乐山东半岛再降雪

  

  黑龙江三月低温多雨甘肃未来仍有沙尘烟台暴雪围城西藏降雪缓解旱情

  【热点专题】

  

  虎年第二次寒潮来袭

  

  云贵川等地干旱严重

  

  2010年世界气象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