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变暖,真趋势还是伪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07:47  中国天气网

  

  2010年1月5日,在山东烟台市旅游大世界广场,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冰凌凯旋门”。当日,山东省烟台市气温骤降至零下14摄氏度,8级大风掀起滔天巨浪,瞬间在滨海护拦链条和建筑物结冰挂凌,蔚为壮观。

  【编者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讨论的是全球变暖和碳减排问题,而最近的天气却让整个北半球都感受到了严寒的威力。难道哥本哈根讨论的全球变暖是个伪命题?就此,国家气象中心主任肖子牛和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院士秦大河针对大众的质疑,在回答《重庆日报》记者的采访中解释了三个相关常见问题,特摘录如下:

  全球气候到底变冷还是变暖?

  肖子牛(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

  

  对全球变暖的争论由来已久。

  早在3年前,全球变暖是真是假的争论就已出现。那一年,英国人马丁·德金制作的专题片《全球变暖大诈?》在BBC播出,引起一片哗然。

  片中,马丁·德金邀请多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参与讨论,并大胆提出“全球变暖是一个大谎话”的观点。

  去年底,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一堂,焦点话题就是:谁应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会场外,有人高举标语牌,上面写着:Global warming is a lie!(全球变暖是一个谎言!)

  这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中心不久前被曝光信件的观点不谋而合。信中称———全球所面临的并不是变暖威胁,而是变冷的挑战……随后,英国政府、联合国相继宣布对此介入调查。

  我看过马丁·德金的片子,我也承认,确实有不少人对全球气候变暖存在不同看法,但我认为它仅仅是给人们审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东英吉利大学气候中心的观点需进一步核实,但即便属实,它也并不能完全证明气候变暖是伪命题,因为它的许多观点都缺乏科学支撑。

  秦大河(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

  

  目前,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科学家都坚持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事实,绝非随意猜测!仅以中国的气候变化为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数据显示,从1986年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特别是2006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成为1951年以来最温暖的一年。这说明,全球变暖不是某几个人的结论,而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拥有扎实的科学数据支撑。

  如果全球在变暖,为何冷天还多了?

  肖子牛:

  回顾历史,类似寒潮来袭的情况并非此次孤例———

  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前所未有的雨水冰冻灾害,50年一遇的大雪袭击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2006年,欧洲遭受1881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

  2005年,欧洲遭受大规模寒潮袭击,损失惨重……

  人们不禁疑惑:不是都在说地球变暖吗?怎么冷天气越来越多,而且强度越来越大呢?

  人们觉得奇怪是正常的,类似疑问不仅存在于老百姓中,部分研究者甚至也对自己的判断发生了疑问,因为地球的确被“冷”了许多次!

  秦大河:

  对于全球变暖,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即全球变暖就应该表现为气温升高。但研究发现,全球变暖既可能导致气温升高,也可能造成气温下降,而且波动幅度较大。简言之,就是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近年来,国内外极冷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就是例证。

  所以,我认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出现寒潮等极端天气属于正常情况。以后,类似寒潮等极端天气,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50年后地球是否会现新的冰川期?

  秦大河:

  目前,绝大部分科学家都坚持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地球存在有规律的冰川期循环模式,即每个冰川期持续10万年,两个冰川期中间相隔大约1.2万年。照此推算,50年后,地球会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

  去年12月28日,俄罗斯科学家也宣称:全球即将呈现降温趋势,进而步入地球历史上一个新的冰川期!

  但绝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尽管地球存在冰川期规律,但是,人类现在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历史,与数万年前完全不同,用以前的模式来推断今天的事情是不够准确的。

  相关阅读

  

  全球气候异常 北半球寒潮南半球雨涝

  专家解读全球变暖天气变冷现象

  了解更多,进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