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专家赵汉光座客中国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3:39 问天网 | ||
![]() ![]()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今年夏天的天气异常让大家议论纷纷,先是台风频频登陆,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接着又是四川、重庆地区出现50年一遇的严重高温干旱。原因为何?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了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专家赵汉光老师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赵老师,您好! [赵汉光]:你好! [中国网]:请您回顾一下今夏我国的天气情况? [赵汉光]:好的。六、七、八月称之为夏季,现在这三个月已经过去了,这个夏季从降水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江南的华东和华南一带,主要的雨带是在南方。次要的雨带是在淮河、江淮地区,其他的地方像东北和黑龙江、西北和青海一带有多雨的情况,少雨主要是长江流域和华北,雨水夏季比较少。 [赵汉光]:现在还有一个情况,高温。今年长江流域基本上是没有梅雨,夏天三个月降雨明显的偏少。中下游也是偏少,但是偏少的程度没有上游这么厉害。 今年夏季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几个特点,先是六月的上、中旬主要是冷空气,江南的南部下雨。后来到了六月的中旬以后就有台风了,副高就往北移动,控制了长江以北,江淮和华北南部和西北的东部,中旬这些地方就进入了高温,包括四川和重庆这些地区就进入了高温的阶段。南方就开始台风滚动起来了。所以高温实际上是六月中旬开始的。 [赵汉光]:四川总体来说,六月中旬一直到九月三日干旱高热,四日下雨了。以重庆为例,总共51天的高温,所以这个地方从高温的时间来看,历史上维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历史上,我们查了一下,1971年35度高温是56天,1961年也是56天。但是高温的程度今年比71年厉害,71年最高达到40.2度,今年达到43度,所以40度以上高温的程度时间比较多,而且达到43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赵汉光]:所以为什么重庆高温今年特别的厉害,是半个世纪以来比较少见的。今年夏季天气总的特点来说,先是副高位置比较偏南,雨季主要是华南,后来往北走了,开始高温。南面就是台风活动了。台风从六月份以后一直到8月9日,有五个台风登陆,另外5月份还有一个台风。这五个台风登陆以后,南方的降雨、暴雨灾害的现象比较的多。中国今年夏季的天气情况来看大致就是这样。 [中国网]:重庆、四川等地出现了高温天气,而且比以往相比持续时间更长,温度更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汉光]:我分析有三个原因,一个是今年西太平洋的海湾温度比较高,从冬季到夏季,海温是升高的。我们知道台风都是在西太平洋生成的,温度高容易生成,温度低不容易生成。这是和海温有关系。西太平洋的海温升高了,还有副高比较强,强到什么程度呢?跟大陆的高压打通了,其他的高压是在海上的。大陆是在青藏高原的高压,两个结合起来,一个从长江中下游一直到四川的气象打通了。 [赵汉光]:台风怎么走呢?只能在副高的南面的引导下往西走,不能往北走。所以造成台风在江南和华南登陆,在副高的冷空气的西风带控制下,冷暖空气是偏风气流,比较平稳的,这种气流冷空气就不容易南下。所以冷空气不容易往南方跑,为什么9月3日就来冷空气呢?把副高打下来了,所以重庆前几天下雨。今年夏天暖空气太强了,冷空气太弱了,所以副高老是在长江流域这一带控制。在它的控制之下,温度就明显的升高了,而且不下雨。 [赵汉光]:我们知道,下雨一定要冷暖空气交换,这样才能下雨。所以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今年的台风比较活跃,再一个是副高强,就是因为北方的冷空气比较弱,对它没有什么影响。今年的高原地区积雪比较少,按照我们过去的研究,西藏高原积雪积蓄少。几方面来看造成了今年的长江流域少雨、干旱和高温。 [中国网]:副热带高压是怎么形成呢? [赵汉光]:这是一个暖气团,南面有一个偏东风,赤道南面有一个偏西风,这个地方就是生成台风的地区,东风和西风地区就产生台风的地方。今年副高南面赤道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容易在浙江这些地区登陆。如果比较偏南的话,容易在广东和海南登陆,所以经常在浙江附近这一带登陆。 [中国网]:今年台风“桑美”登陆的时候威力比以往都要大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赵汉光]:今年的台风,我总结了一下。登陆我们国家的台风有六个,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今年台风登陆的比较早,5月18日就开始登陆了,这是第一个特点,这么早,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早,它提前了一个多月。 第二,今年,7月14日的4号台风的登陆,给我们国家的影响很厉害,维持的时间也很长。它登陆了以后,一直往西走,一直到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贵州等等八个省份,影响的时间比较长、影响力也比较大。 第三,今年的台风“桑美”最强大,超强台风,每秒60米,一般的台风到13级、12级就了不得了,“桑美”到了17级。强度特别大、影响也特别大。大家看到美国的“龙卷风”破坏力很强,它某些地方像“龙卷风”一样,好多的渔船都避港了。沿海地区登陆的地方破坏的很厉害,发布这个警报之后,让老百姓尽快的撤离。一些农村的老太太舍不得离开家,但是也要撤离,保证生命的安全,否则的话影响是很大的。 第四,今年从6月29日到8月10日,总共44天,总共有五个台风登陆,老百姓都觉得南方整天就是台风,一会儿就登陆了,所以今年台风在这一时期给人们的印象是特别的集中。北面就高温了,南面是台风,北面是副高,该下雨的地方旱,不该这么下雨的地方老下雨,原因就是副高太强,北方的空气太弱,形势老是不稳定。 所以说,今年的台风总的来说有这四个特点。 [中国网]:赵老师,我们看到今年北京出现了大雨量,下雨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北京是否也受到了这个的影响呢? [赵汉光]:今年北京雨量还是集中在7月份,北京市现在很大,有很多郊区和县。今年雨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海淀下的比较大,朝阳下的比较大,顺义、大兴、门头沟等等,这些地方下的比其他的地方还是少的,因为今年的雨量都是分布不均匀。 今年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做了一个7月份的统计,下雨的天数有25天,老是下雨,我们叫掉一滴雨也是下雨,下暴雨也是下雨。所以今年7月份下雨的天数比较多一些。海淀7月份下了291毫米,那就是很多了,如果这个雨下到密云水库里就好了。朝阳下了200多毫米、顺义、通州都是200多毫米,大兴下了240(毫米)多。这些雨是在城市里,城市有些道路突然来了暴雨之后汽车就开不了了,特别是在立交桥下。所以今年北京决定性的暴雨次数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网]:北京这种天气,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影响?是您刚才说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吗? [赵汉光]:咱们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北面,副热带高压气流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有东南气流上来了,今年夏天冷空气不强,是弱的冷空气和暖湿空气交汇,在北京经常下雷阵雨,大范围看一定有台风来。 [中国网]:今年天气的异常,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赵汉光]:高温、干旱的影响,四川这个地方,大家在电视里经常看到,地裂的手都可以伸进去,庄稼都死了。农民庄稼绝收了,旱范围比较大,所以首先农业的影响特别的大。涝的地方同样,下了暴雨都冲了,这个情况很多。所以第一个是农业。 第二是交通,今年南面的台风导致京广线中断,所以说交通的影响还是很厉害的。其他的高温还有电的问题,大家都要用电,温度高,老百姓要用电,工厂的用电量非常的大,但是发电是受控制的。比如说四川电力不够,需要保证老百姓用电,工厂就要停电,一停电工就不能生产了,就影响当地工业生产的产品。所以这也是很明显的。工厂如果淹了损失也很大。 老百姓自然不用说了,在高温的情况下难熬,没有水喝,有些人就爱得病,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其他的当然有弊就有利,大家知道今年的矿泉水的销路肯定特别的好,大家都要喝水,温度越高,矿泉水大的公司今年大发财了。 有些东西在这种异常的天气情况下,销路就特别的好,他们就发财了。还有空调的生意也很好,有些行业得利了,有些行业就受损失了,影响很多。 农业跟天气预报的关系也是很大的,举一个例子,东北地方的温度有一段时间低,对庄稼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说东北的温度比较低,大豆、高粱就要受到影响,产量就要降低,油的价钱就要上涨。估计今年农业生产在某一些地方是有利于生长、有一些地方不利于生长。所以天气和市场价格也是有密切的关系。 [网友:红孩子]:在灾害的面前,人类显得很无力,您认为各种旱涝灾害是否有人为的因素,人类可以减少哪些灾害的发生呢?这不仅仅是国家和地区的事情吧? [赵汉光]:有些灾害是人类无法预计的,比如说台风。过去有人想在台风过来的时候发颗原子弹,把它消掉,不要对我们的影响太厉害了,事实上我们做不到。这次强的冷空气,天气这么高温少雨,它的威力多大,它一来马上就下雨,温度就慢慢降低了。所以说大自然的力量很大,人类不能控制它。过去老百姓讲靠天吃饭,就是这样的情况。 小范围的天气情况人类还是可以参与解决的。这次冷空气下来到了四川,他们放人工增雨炮,促使雨下的更大,这个可以解决。各地方下的暴雨和大暴雨,一下子把四川和重庆大部分的地区干旱解决了,温度降下来了。当然在个别的地方还干旱,总的来说还可以解决一点问题。马上冷空气又要来了,北京也要受影响了,受影响最大的是东北。明天就是白露了,人就不能穿短袖了,要穿长袖、长裤了,冷的季节到了。老百姓还是很关心季节的,到了什么时候天气怎么变化,季节改变了,空气改变了,空气湿度也改变了。 所以,总的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大的天气控制不了,小的范围还是能控制、影响的了的。 [网友:上帝的眼睛 ]:气侯的异常造成了很多的灾害,我们看了很多的灾难片,我们担心未来会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赵汉光]:灾害这个东西,总的来说还是跟地区有关系的,有的地区灾害就比较的频繁,有的地区灾害比较的少。从宏观来看,我们过去有一个说法,比如安徽凤阳,过去旧社会说凤阳就想到天灾,为什么过去历史上有这么个说法呢?因为这个地方,我们知道淮河在治理之前不是旱就是涝,夏天的时候雨必然要经过这个地方,要在这儿停留就涝,如果匆匆就走了就少雨,就干旱。这种地方的灾害就比较的频繁,有些地方的灾害就没有这么频繁。 我们知道山西,别看山西到处都是山,但是这个地方没有大的灾害。淮河发大水对它来说影响不大,它在东面。所以说有些地方灾害不频繁,有的地方灾害就比较的频繁。沿海地区的灾害就比较厉害,经常有台风的袭击,所以说沿海地区的台风老百姓就要注意了。 另外打雷,南方经常有雷雨,农民下地劳动回来如果遇到雷雨不注意就容易被雷击到,触电死亡,这种事情每年都有惨痛的教训。 每年气象灾害来了以后都要注意,有的地方多一点,有的地方少一些,每年都有死亡和伤残的事。今年总的来说,今年灾害还是比较厉害的,初步来看损失也是比较厉害的。 [网友:小太阳 ]:全球变暖是全球的趋势,高温是不是表象呢?感觉这几年比前几年热的很多,这种现象很让人担心? [中国网]: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担心地球气侯的变化,以前是水的世界,现在突然变热了。是不是预示着地球自身变化的时代到来呢? [赵汉光]:我不知道大家最近从网上看到了消息没有,目前全球的高温已经达到顶峰了。温度慢慢的降下来了,全球气侯的本身有一个大周期的变化,不是直线上升的,直线上升人就受不了了。全球过去是变冷、变暖,地球上的天气的变化还是有一个循环的过程,有一个周期的变化。 最近我看了苏联的科学家就提出一个观点,说以后全球的温度慢慢的开始降下来了,到了2050年左右又要变得比较低了。他提到从2012年开始温度就要慢慢开始下降了,所以不用担心,温度老是升高,是有变化的,有短的周期的变化,有长的周期的变化。温度有高有低,今年高了,明年就会降下来。高温的天数可以下来的,今年重庆是51天,明年一定是30天左右,这是我的看法,不会达到50多天。 [中国网]:您预测一下明年华南一带的台风还会像今年这样吗? [赵汉光]:那就要看海温的情况,如果西太平洋的海温降低,长江的雨水就多一些了。所以还要看今年下半年到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往哪个方向变化,如果是升高,华南地区的台风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厉害了,可能就转到海南和广东,浙江和福建就相对的少一些。 总的来说,明年天气怎么变化还要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现在刚过,未来的变化还不是很明朗。 [中国网]:前段时间网上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今年重庆和四川会出现这样的干旱呢?和三峡工程有关,有这样的因素吗? [赵汉光]:我们也分析了一下,今年大范围的干旱高温,如果非要跟三峡工程的修建联系起来,我们就要提一个问题?在61年、71年,这些年份也是高温、雨水比较少,特别是像71年,高温达到56天,那时候还没修三峡大坝,怎么也会高温呢?所以这个问题这么说不客观,高温和干旱跟大的环流背景是有关系的。 再一个是北方没有冷空气下来,一直到9月3日才下来,如果9月3日还不下来,还是高温。今年冷暖空气一会儿你势力强,一会儿我势力强,像打仗一样,如果两军的势力都一样,在某一地方产生拉锯战,如果一方比较强、一方比较弱,战线一下就拉开了。所以今年天气的变化还是比较确立的,冷的地方很厉害,热的地方也很厉害。 [网友:晴天 ]:重庆今年下了几场雨,是不是现在当地的旱情得到缓解了? [赵汉光]:后面这次冷空气如果再下雨,可以这么说,预示了后期秋雨可能往雨水多的方面转化了,物极必反,以后老下雨的情况还是会存在的。“华西秋雨”主要在长江中上游、汉江流域、四川等这些地方,就要开始进入“华西秋雨”了,如果要下就老下了。冷暖空气的势力差不多了,你不是很强,我也不是很强,就在这里交汇了,下雨的时间就长了。 [中国网]:不会再干旱了,可能下雨的时间相对多了。 [赵汉光]:是的。 [网友:芳草地 ]: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这个美好的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赵汉光]: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在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结果有一年我到昆明去出差,体验云南四季如春的情况。实际昆明这个地方到了7、8月份,正是雨季,睡觉真难受,在宾馆里被子都是潮湿的,都是晚上下雨,所以并不舒服。 旱季和雨季比较的分明,5月下旬进入雨季,大家都羡慕昆明四季如春,实际上有7、8月份雨水比较多,还有高山反应。这个地方不是很高,但是一般的人在比较低的地方容易得关节炎,因为老下雨,潮湿。我有一个同事到了昆明之后,赶快调工作,离开昆明了,不习惯。所以说四季如春只能说某一个季节比较好。比如在北京,9月到10月,秋高气爽。到了10月份下旬之后,冷空气就上来了,就要生暖气了。 [中国网]:看来要寻找这样的世外桃园比较难,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吧! [赵汉光]:是的。 [中国网]: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正是北京多雨的季节,相信那时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天气预报,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率对于国民生产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 [赵汉光]:奥运会天气预报还是中短期的,有些比赛都在室外,有些是在室内。我在北京呆了50年,北京现在的气侯总的来说,夏季桑拿天气越来越多,正好在7、8月份,产生闷热的天气。奥运会的影响,特别是高温,湿度太大了,运动员感觉不舒服,这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如果9月份开也不行,因为北方的冷空气又比较强了,要刮风了,田径运动比如跑步影响就比较大了。所以总的来说,北京的雨水比较多,受一点点的影响。预报的准确率,短期总的来说,我们气象局短期的预报准确率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是也有失败的,不能说百分之百报的好。 去年的“麦莎”报的就不好,这种情况也有。所以预报有的时候短期变化还是有的。总的来说,准确率还是百分之八九十。 [中国网]:不太准的地方是不是比较大的天气变化,比如上次说的台风要到北京来,还是小的天气呢? [赵汉光]:大的好报,小的不好报。这么一块地区,有时候报的下雨,但是不下了。我们报天气预报,有时候报雷阵雨,这样的准确率很高。下了是对的,不下是局部不下。如果要报中到大雨,这就不好办了,是大范围的,特别是到夏天,有一块云,有的地方下了,有的地方没下,所以可能就不太准。发布预报还是有技巧的,现在北京有观众评定预报准确率,这个在夏天是比较难的。今天这个地方下雨了,有的地方没有下,所以说有的时候小范围的、决定性的天气就不好报。大的相对好报,大的冷空气,寒流就好报。 [中国网]:我们发现这么多的突发灾害,我国也有相应的应急机制,都有哪些措施呢? [赵汉光]:气象部门有天气的变化,特别是突发性的,台风警报、沙尘暴,首先要发布,告诉老百姓有思想的准备,包括一些部门都要采取措施。现在中国好多家保险公司,得到这个气象资料之后,就要告诉他的用户,做好防灾的措施,我要检查你。你如果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损失了我不给你赔偿,都要落实措施的。保险公司有一定的要求,不听我指挥,到时候不赔偿你。你听了损失了就给赔偿。所以说保险公司需要长期的、短期的、中期的天气预报,这是第一个措施。 第二个措施是政府部门。中央主要抓一些大江大河和旱涝,今年突发灾害比较多。但是大江大河发大水没有,大的灾害没有,不像98年长江发大水,惊动中央领导和下面各个部门的领导,人力、物力都很多,今年总的来说,小的河流,像广东珠江、东江、闽江,大江如辽河、淮河没有产生大涝,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没有大涝。大旱,今年主要是西部地区旱,65年大旱,范围很大,这叫大旱,今年是局部的旱。 所以措施,一个是靠宣传,把天气预报的信息预报出来之后传达给政府、企业部门和老百姓,这样的话大家分工,政府有政府的责任,怎样落实这个措施。企业有企业的责任,怎样安排防止灾害的发生,老百姓也要防灾。 [中国网]: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赵老师细心的解答,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 【嘉宾简介】 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专家赵汉光,男、71岁,正研级高工。1956-1963年期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气象局工作,从事长期预报和研究及服务工作,2000年6月退休。从2002年1月至今,中国气象局维艾斯公司回聘,从事客户所需的全国长期预项目,原聘为长期预报专家,现聘为公司顾问。 | ||